李克強避提備受詬病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中國放棄了?

  • 美國之音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全國人大開幕式上做年度政府工作報告。(2019年3月5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李克強避提備受詬病的“中國製造2025”計劃 中國放棄了?

中國總理李克強在今年人大會議政府工作報告中未提“中國製造2025”計劃,而前財政部長、全國政協外事委員會主任樓繼偉在政協稱該計劃是浪費納稅人的錢。這些最新跡象引發外界猜測中共是否放棄該計劃。不過,輿論和專家表示,中國當局的態度不會改變,改為“只做不說”,消失的只是名稱而已。

在中國2015年提出成為科技和工業強國的雄心勃勃的“中國製造2025”戰略後,李克強總理在隨後3年的全國人大政府工作報告中,都將計劃列為重點政策大肆宣揚。但該戰略的大量政府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措施引髮美國和西方國家的不安及抨擊。

隨後,中國從去年6月開始低調處理,不再使用“中國製造2025”的提法,而隨著美中貿易戰不斷升級,中共領導層在公開講話時也不再提及該計劃。而此次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避談該計劃,引起外界進一步的興趣和猜測。

有報導表示,“中國製造2025”從開始提出,在中國內部也遇到一些挑戰。而香港英文南華早報近日報導,前財政部長、現任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樓繼偉,星期三在政協會議期間表示,該計劃說得多,做得少,是浪費納稅人的錢財。

不過,外媒普遍注意到,儘管李克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隻字未提“中國製造2025”,但仍談到政府將加快建設製造強國、促進先進製造業的發展,包括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設備、生物醫藥和新能源汽車,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製造、中國服務等。而實際上,這些單項曾都列在“中國製造2025”計劃之中。而且,政府對科技的預算投入將增加13.4%,達到3543億多元,約529億美元。

包括華爾街日報、日經亞洲評論、南華早報等媒體在報導中都表示,儘管李克強未提該計劃,但只是放棄名稱而已,不會放棄實際執行這個戰略的內容。

北京大軍經濟觀察研究中心主任兼研究員仲大軍星期五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國對“中國製造2025”改為低調,實際上還是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他說:“中國政府這麼多年來就是這種做法,制定好了一些方針政策,各個部門一旦往下一貫徹,像個龐大的機器都去運轉,不是說我不說了就不做了,還會繼續。因為中國赶超美國的目標不會改變。現在都是在競爭,兩國在咬著牙,實際上現在就是一個博弈,誰也不會退讓,我想。由於汲取一些教訓呀,能不聲張,不張揚,更低調一點。低調歸低調,它不影響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中國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所長、山東大學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盛洪則對美國之音表示,他對中國政府是否在表面上不提,實際上仍執行2025計劃這個命題不感興趣,他關注的是這個計劃本身在中國執行是有負面效果。這也是他在《從中國製造到中國市場》論文中的闡述的中心。

盛洪說:“我的態度很簡單,我覺得這個東西根本就不起作用。它其實起的相反的作用。但是,美國人,他看了表面。他或者是被誤導了,或者是他其實知道是怎麼回事,但正好是一個藉口。我不知道它(中國政府)具體怎麼做,因為我根本不相信它具體這麼做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我們講的完全是另外一個東西。它是不是,是它的事兒。”

盛洪在去年8月撰寫的論文中開門見山地說,“美國人對《中國製造2025》很有意見,讓中國朝野有點始料不及。其實,這個文件是無數個類似文件中的一個。這種'類似文件'是指,看起來很漂亮,但基本上不會落實;有些文件一旦落實,不僅沒有好處,還會帶來浪費甚至災難。中國民間早已習慣了,沒把它當回事。只有尋租集團可能會摩拳擦掌”。

作為經濟觀察家和社會評論家的盛洪在論文中表示,中國政府推動2025計劃,政府補貼,政府對市場直接干預,產權缺乏保護,壟斷等,都是中國當下存在的嚴重且不易克服的問題,甚至成為所謂“中國模式”的固有部分。這從根本上阻礙中國從小國思維轉向大國思維,從小國模式轉向大國模式,妨礙中國建立起一個讓人信賴的金融體系,讓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

盛洪爭辯說,所謂大國模式就不僅是讓各國分享本國市場,而且是自己首先要建立起真正的保護產權和維護公正秩序的製度規則來,而這又離不開建立起約束權力的憲政結構。這樣才能持續本國的發展,也才能吸引外國人對本國金融資產的需求。否則,就無法實現從小國模式到大國模式的轉型。而如果不完成這個轉型,中國將會在小國模式的競爭中越來越與其他國家產生緊張和對立,也越來越會受到其他國家的反彈,最終在小國模式的泥潭中不能自拔。

美國批評“中國製造2025”計劃是以政府補貼及強制技術轉讓等措施,協助中國企業在多項行業如人工智能、機器人、半導體等取得競爭優勢,損害美國公司的利益。

不過,美國總統特朗普去年中期選舉後表示,中國已放棄中國製造2025計劃。但多數分析認為,儘管美國國內對中國的負面聲量增大,包括對中國製造2025的質疑,但中國不會放棄這項計劃,沒有證據表明已經有所放棄。

華爾街日報去年12月引述多位知情人士的話報導,北京正在起草取代“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產業政策,重點內容是淡化國家主導的角色,並對外國公司提供更多的市場開放機會。

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在接受美國商業新聞電視台CNBC的訪問時表示,雖然中國已不再強調“中國製造2025”,“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放棄了它”。他補充說,美國不反對中國的科技進步,但是美國“反對利用不合理的手段,比如盜取商業機密,強迫技術轉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