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美國號召 台灣宣佈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

北京街頭一名男子走過一幅北京冬奧會的宣傳畫前。 (2022年1月25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響應美國號召 台灣宣佈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

在北京冬奧會進入倒計時之際,中華民國政府作出正式決定,不會派遣任何官員出席北京的冬奧會,但是台灣的運動員將正常前往北京,參加比賽。

台灣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星期二(1月25日)發表的一份聲明表示,台灣的運動員將正常參加北京冬奧會的比賽,但是“考量到參賽人數有限,以及我方官員經常缺席的前例,這次不會派遣官員與會”。

引人注目的是,與世界上某些同樣不派官員出席北京冬奧會的國家一樣,陸委會的聲明中並未使用“抵制”或“外交抵制”的說法。

美國政府率先於去年12月初以中國政府在新疆嚴重侵犯人權為由,宣布對北京冬奧會實施“外交抵制”,不派資深官員前往北京出席冬奧會。但是這項決定不涉及正常參加比賽的美國運動員。

響應美國號召,對北京冬奧會實施正式“外交抵制”的國家包括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和立陶宛。

另有奧地利、比利時、荷蘭、新西蘭、拉脫維亞和瑞典以新冠疫情為由宣布不派遣官員與會。

日本和愛沙尼亞也不派遣官員與會,但是拒絕稱之為“外交抵制”。

台灣陸委會雖然沒有明言要抵制北京冬奧會,但還是在聲明中呼籲北京不要以政治干預賽事或矮化台灣。

“我們呼籲今年的主辦方遵守《奧林匹克憲章》,不要使用政治因素干擾比賽,打壓或矮化我方。相關政府單位也準備好應對各種緊急狀況,”聲明說。

由於北京長期堅持所謂“一個中國”的原則,在國際組織中以及國際體育賽事中打壓台灣,台海兩岸因此在台灣運動員參加國際比賽的名稱上經常出現爭議。

1981年3月,台灣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在瑞士洛桑與國際奧委會就台灣出席奧運會以及其他國際相關活動的名稱、會徽、會旗、會歌以及排序等儀程達成協議,史稱“洛桑協議”。台灣運動員自此就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出席歷屆奧運會。但是中國官媒在報導台灣運動員的比賽狀況時常常偷梁換柱,以“中國台北”稱呼“中華台北”。

路透社引述一位台灣資深官員的話說,台灣這次也擔心北京冬奧會組委會在開幕式上安排運動員入場時,將中華台北隊與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代表隊相提並論,藉以矮化。

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時,台灣也沒有派遣官員出席,但是多位台灣政壇重量級人物卻曾經前往北京出席開幕式。去年東京舉辦夏季奧運會時,台灣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曾計劃出席,但後來因為新冠疫情而取消行程。

北京冬奧會將於2月4日開幕。台灣目前有4人在滑冰、雪橇、滑雪3個項目取得參賽資格,這也將是台灣破天荒首次有男女選手同時取得滑雪參賽資格。

台灣英文新聞引述台灣教育部次長兼體育署署長林騰蛟的話說,台灣出席北京冬奧會的代表團將由中華奧委會率領,代表團規模為14至16人,包括教練3人,醫護2人以及行政人員5人。

台灣民意基金會星期二公佈的一項最新民調顯示,51.8%的受訪者贊成或非常贊成政府比照美國,只派運動員出席北京冬奧會,以抗議中國政府在新疆的侵權行為;30%的受訪者表示不贊成或不太贊成;另有18.2%的受訪者表示沒意見或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