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鷹派揚言武統 台灣學者: 誤判國際局勢 、煽動民族情緒恐遭反噬

資料照:台灣旗幟前一名士兵整理自己的頭盔。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中國鷹派揚言武統 台灣學者: 誤判國際局勢 、煽動民族情緒恐遭反噬

針對台灣問題,中國近期除了在台海大秀軍力武嚇外,民間也充滿了民族主義的叫囂,如黨媒喉舌胡錫進和中共外交智囊金燦榮等人時而煽動武統台灣的輿論和情緒。對此,部分分析人士說,中共高層縱容鷹派勢力操弄民族情緒這把“兩面刃”,未來恐遭反噬,而且也嚴重誤導民間,錯估國際局勢並輕忽對台動武可能要付出的龐大代價。

面對中國持續的軍事施壓,台灣陸委會主委邱太三上週四(10月14日)以“準戰爭狀態佈局”形容之,而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隔日(10月15日)更以 “不啟戰、僅備戰”回應,來顯示台灣嚴肅看待中國可能的軍事行動,雖然台媒中天新聞的街頭民調也發現,台灣民眾普遍希望官方不要誇大戰事、“恐嚇老百姓”。

不過,相對於台灣的低調避戰,中國自官方到民間卻充斥著“為了祖國統一,必有一戰”、民族主義高漲的激情。此一現像不僅展現在解放軍於10月初派遣架次破紀錄的戰機擾台,民間鷹派人士也好發議論,一再煽動武力犯台的聲浪。

中國武統論嗆“美軍協防颱灣是送死”

就在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和多位官員不斷重申對台“堅若磐石的承諾”後,鷹派黨報《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於10月15日發表微博視頻,對台灣心戰喊話。他說,兩岸若開戰,美國必棄台,就算派遣海空軍協防颱灣,一旦進入地處解放軍有效打擊範圍的台海及周邊,也是讓美軍白白送死。胡錫進說: “(中國)大陸一旦做出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政治決定,必將再創當年解放軍‘百萬雄獅過大江’的現代版,美國屆時拋棄台灣當局將是必然選擇。”

鷹派立場同樣鮮明的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近期也在一次演說中提出“中國收復台灣的10大收益”,包括拿下台灣在第一島鏈的戰略地位、以及另一個更“實惠”的好處,那就是,“打下台灣立馬就把台積電國有化”,可以大幅提升中國的科技實力等。

諸如胡錫進和金燦榮等“大砲型”中國鷹派人士的論調,經過各網絡平台的散播後,往往能吸引到上萬、甚至十數万中國“愛國愛黨”網民一面倒的附和,尤其小粉紅們更是跟著喊打喊殺,一再凸顯出的其實是中國的好戰形象。

對此一網絡趨勢,台灣學者警告,中國鷹派聲浪持續煽動民族愛國情緒,短期內,或許能收到團結內部一致對外的效果,但長期來看,恐有危險的反噬效果,也不利於中國的國際形象。

民族情緒雙面刃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指出,以2017年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引發中國人民的反韓聲浪為例,中國官方當時片面中止觀光客赴韓國旅行、又發起抵制韓商樂天超市,這讓兩國關係急速惡化。

位於台北的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執行長董立文(照片提供:董立文)

根據今年8月韓國研究(Hankook Research)和韓國新聞雜誌《SisaIN》的聯合民調顯示,中國更一舉超越日本,成為韓國人最不喜歡的國家,在1000名的韓國受訪者中,有超過58%的韓國人以“接近邪惡”來評價中國人。王信賢說,韓國內部引發如此激烈的反中浪潮,到頭來,受害的還是中國人。

位於北台灣桃園的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教授董立文也說,中國人處在如此盲目的愛國情緒中,以史為鑑,是個危險的信號。董立文告訴美國之音:“當然是一個危險的訊號,不只是對外,還有對中共自己,因為他們在推動的是盲目的民族主義,換句話說,是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對中國祇有傷害,這個在過去啊,包括義和團、包括文革(時期),其實(副作用)都很清楚。”

鷹派揚言動武 學者:低估代價

尤其,胡錫進和金燦榮兩人把武統台灣說得好像輕而易舉,學者說,嚴重錯估國際形勢和動武的代價。政治大學的王信賢說,中國若動用武力,必然遭到台灣強烈的軍事反擊與來自國際經濟制裁的威力。他說:“美、日我認為不會坐視不管。(來自)國際的封鎖(讓)它一個內部的天安門事件其實就引發了封鎖了兩、三年。也就是說,它(中國)如果要用這麼激進的方式來解決台灣問題的話,其實它可能會賠上太多太多東西。”

中國鷹派對美國的誤判尤其屢見不鮮。

以美國對台海問題的重視為例,10月20日前美國眾議院院長紐特·金里奇(Newt Gingrich)就特別以《不戰而保獨立台灣》為題,投書《新聞周刊》。他直言,威脅美國國家安全最大的挑戰之一,就是美中因台灣問題對戰的風險。

金里奇呼籲美國及其盟友,要為協防台灣做好強大而充分的軍事準備,提供所需武器並建立綜合防禦體系,讓台灣成為中共不敢犯、打不下來的“刺猬”。他說,美國可以在不捲入衝突的情形下守住台灣,也必須守住其全球的領導地位,而這一役更要讓中國認清,美國不是當年毛澤東嘲諷的“紙老虎”,充分顯現出美國各界對台海局勢的重視和承諾。

更遑論,根據警察大學的董立文評估,渡海武統台灣以及日後長期佔領台灣所需支付的軍費恐讓中共難以負荷。

位於台北的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王信賢。 (照片提供:王信賢)

王信賢還分析,現在解放軍誇口要“以小時為單位”奪下台灣,然而一旦開戰後,軍事戰況難料,解放軍推進速度若不如預期地速戰速決,恐可能引發中國民怨,反而升高內部壓力,或是中國內部的少數民族等抗爭也可能趁機一一浮現。

王信賢直言,中國政府縱容、甚或操弄民族主義這把“雙面刃”的最大風險在於萬一民眾情緒高漲,官方卻無法做到持續對外展現強硬,那矛頭可能轉向自己的政府。

台積電“國有化”?

另外,金燦榮還輕率提出“台積電國有化”的主張,雖頗讓中國人心振奮,但台灣學者批評,此主張充滿對兩岸現況及國際局勢的誤解,更是完全不懂台積電存在的意義。

台積電全名為台灣積體(集成)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SMC,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不但是全球晶圓代工龍頭,20218月3日,更以收盤市值5520億美元,一舉超越騰訊成為亞洲市值最高的企業。

一位因議題敏感不願具名的台灣學者告訴美國之音,台積電雖有台灣“護國神山”之稱,但其高達78%的股權為外資所持有,早已不是百分之百的台灣企業。雖然其管理階層都是台灣籍科技人士,但名義上的老闆還是外資。

而且台積電的芯片技術命脈也融合了大量美國及其他各國的機台設備與知識產權,若真的被中共“國有化”,其研發及生產效率不僅立馬遭削弱,就連資金和技術也恐將遭國際全面箝制和杯葛,這位學者說,屆時台積電只有“死路一條”。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揭舉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等中國夢後,中國網絡言論越發激化和一元,兩岸三地學者觀察,本該屬言論開放的中國學術圈近來也出現“寧左勿右”的自保傾向。他們說,許多對台灣問題立場較為冷靜、友善的中國學者在政治正確的框架下,紛紛選擇沉默。

中國輿論“寧左勿右”

香港政治評論員劉銳紹(照片提供:劉銳紹)

長期觀察中國社會的香港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告訴美國之音,近年中國鷹派勢力抬頭的主因是,隨著國際局勢變化及美國頻繁操作台灣問題的前提下,習近平認知到,前幾任領導人“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基調已經越來越不可靠。

劉銳紹說:“中共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主要是包括兩個方面,而不是全(體)台灣(人)。第一個是在大陸有生意往來的台商、第二個是統派。統派在台灣現在的能量其實很小了。台商後來中共發現他們一方面賺大陸的錢,但是一方面投票的時候是不是投給統派呢?也不是。”

不過,政治正確路線在中國意味著經濟回報。觀察人士說,“愛國”在中國已經是門可以讓財源廣進的好生意了,例如,因應中共百年黨慶而推出的主旋律電影《長津湖》賺進了超過50億人民幣(7.95億美元)的票房,就是愛國情緒與商業利益兩頭都獲益的最佳範例。

愛國成為一門好生意

至於胡錫進跟金燦榮的發言,除了有官媒轉載的曝光度外,他們的社群網站也都有專屬公司代為操作,兩人已成為光靠經營微博流量就可以獲得豐厚收益的“大V”,這是鷹派聲浪之所以能持續發燒的背後原因。

但中國社會從官方到民間,不加掩飾的武統言論,在海外其實大多招致反效果。

其中,金燦榮的演說在海外華人圈盛行的推特轉載中,幾乎遭到一面倒的惡評。有推友就說,金燦榮屢屢推崇台灣的戰略和科技實力頗有貶低中國的意味。這位推友以中文貼文回應:“說實話,我也是不贊同台灣獨立。倒是想台灣統一大陸。其實台灣的體制比大陸好,應該是大陸地區怕台灣。”

另有海外推友則以英文貼文回應:“西方國家不相信,中共有膽量或資源向台灣開戰......但十億中國人都被洗腦,以為習近平可以在24小時打下台灣,而且美國不會在乎,這絕對是誤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