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氣候應對的雙標:國內承諾減排 國外大力擴排

  • 美國之音

中國山西省河津市一個煤炭加​​工廠的煙囪排放的濃煙。 (2019年11月28日)

中國生態環境部官員周二(4月27日)表示,中國將繼續為發展中國家的燃煤電廠提供數十億美元的融資。這與中國在國際上作出的實現“雙碳”目標的承諾形成強烈反差,這將導致中國事實上把碳排放從國內轉向國外的後果。

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世界上新建的燃煤電廠中有3/4是中國投資興建的,在新公佈的燃煤發電項目中佔比80%以上。

中國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週二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表示:“不能簡單地說停止對發展中國家煤電廠支持”。他表示,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的時候,不能不考慮實際情況。

李高的這番話附和了習近平在美國總統拜登主持的氣候峰會上的說法。習近平說,較貧窮的國家仍然需要煤炭來為他們的經濟提供動力。

觀察人士注意道,李高的表態實際上背離了中國關於減少碳排放作出的國際承諾。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在4月22日到23日的全球氣候峰會上重申了中國實現“雙碳”(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決心。 “碳達峰”就是中國承諾在2030年之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再慢慢減下去。到2060年實現綠化減排等多種方式抵消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所謂“碳中和”目標。

李高解釋說,為發展中國家的燃煤電廠提供資金“這完全是對(他們)實際需求的回應”。李高還說,中國“(建造核電站)的標準非常高”,這些國家還不夠發達,無法使用可再生能源作為主要能源。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污染國,排放了全球三分之一的溫室氣體。中國還在繼續為津巴布韋、印度尼西亞等亞非國家的數十家燃煤電廠提供資金。環保人士稱,這些電廠的排放量將超過主要發達國家。

有跡象顯示,中國將把投資國外的燃煤電廠列入其一帶一路巨大的投資範圍之內。這實際上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面,中國在國內“嚴格控制”煤炭使用,以實現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但在國際上,繼續推動煤炭的使用,把碳排放從國內轉移到國外。

火力發電目前依然是中國的一個最重要的電力來源。據中國電力網今年1月刊發的文章,2020年前11個月,火力發電量在中國總發電量中的佔比超過70%。中國這樣做的最根本原因是“成本低,技術成熟”。

中國在今年3月公佈的新五年計劃中設定了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發電佔總發電量20%的目標。李高說,中國將繼續建設小型燃煤電廠,以確保整個電網穩定的電力供應。他同時保證,中國將“不再繼續大規模開發燃煤電廠”。

如果這一承諾得到落實的話,它將對中國的燃煤大戶,比如鋼鐵業帶來沉重打擊。

據路透社消息,中國國企河鋼集團已經關閉了該集團在唐山的工廠。河鋼集團是中國第二大鋼鐵生產商,唐山是鋼鐵生產的主要基地。唐山廠的關閉可能會造成數千個工作機會的消失。可以預見,為了實現碳中和的長期計劃,中國許多地方政府將會面臨巨大的就業挑戰。

(本文依據了法新社報導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