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近年熱議有關一些餐廳收取特別附加費的問題,例如「廚房感激費」。報道指出,在這物價飆漲的時代,一些餐廳會用一些名目向顧客收取費用,讓他們可以支付調升的員工工資和物價,例如自備酒水開瓶費、使用信用卡額外費用等。這些額外費用很常見,通常顧客在用餐前不會被告知,要等結完帳後才能從帳單上看到。很多人看到自己無意間支付了額外費用,也許會不開心或者憤怒;對於這些額外費用,有些餐廳業主解釋是為了支付員工健康保險、疫情相關支出等,但通常都讓消費者無法理解。
據銷售點公司Square稱,愈來愈多的餐廳將服務費計入帳單中。發現上個季度3.7%的食品和飲料交易都附帶了服務費。
雖然這種做法在餐廳中所佔比率很小,但已迅速蔓延,使用程度已是2022年的兩倍。三年前,只有約1%的餐館在帳單上增加了服務費或人工費。
其實服務費與大家一般所講的小費是不同的。服務費是一種附加費用,通常與小費不同。相反的,服務費是一個百分比或固定金額,可以幫助餐廳支付營運成本。當它用於支付廚師和洗碗工等後勤人員時,它也可能被稱為「生計薪金」(living wage)或「廚房費用」(kitchen fee)。其他時候,餐廳會表示,這項服務費用於支付員工醫療保健;有時,服務費是強制性的最低小費,由所有餐廳員工分攤。
顧客看到這些額外收費可能會覺得很沮喪,但餐廳老闆表示,少量費用可以幫助他們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維持生計。他們說,餐廳收取服務費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管理不可預測的營運變化或間接費用、維護和管理成本等。
報道指出,有鑑於各種各樣的服務費的出現,有些消費者因此採取激烈反制措施,例如刪減原本要給的小費金額。一名網友留言說,如果自己看到這種額外收費,就會從小費金額中扣除。
美國的小費文化由來已久。給小費也是在不給員工漲工資的前提下,讓他們賺到更多錢的方法。餐館在保證菜價較低的前提下,可以通過小費讓員工獲得更多收入。
不過近來出現了一些在支付小費方面的新趨勢。一些傳統上不會要求小費的商家,例如食品雜貨店、自助販賣機以及快餐店,也開始收取小費。
據NPR報道,商家對小費的期待在過去幾年增長很快。這一趨勢的源頭是疫情期間,人們開始給很多平常不會要小費的人小費,來支持危機時刻的前線工作人員。與此同時,支付科技也在發生變化。電子支付屏幕公司在每筆交易中都可以拿到一部分分成,所以開發鼓勵支付小費(尤其是大額小費)的軟體,就意味著給這類公司帶來更多收益。
德保羅酒店管理學院的導師麥克阿維拉說:“似乎每個人都想得到小費,無論是在五金舖、雜貨店還是零售店。事實上,我認為罪魁禍首恰好是從技術角度來看的。”
禮儀專家托馬斯法利:“突然之間,每個場所都要求小費,在線訂單也要求小費,我擔心這真的沒有盡頭。”
消費者有什麼意見呢?
據Bankrate近期一項調查顯示,民眾對小費文化持續呈負面趨勢。超過三分之一美國人認為小費文化失控。
不少持負面意見的人認為,企業、商家應向員工支付更高工資,而不是將責任轉嫁給消費者,有些人表示,他們願意為產品支付更多費用,只要能避免給小費。
芝加哥居民安娜·沃爾夫:“對於一些大公司,我發現自己不太可能給小費。如果是小型獨立企業,我比較有可能給小費”
一家咖啡店老闆菲利普·西普卡提到電子付帳時給小費的情況:“我不喜歡的一件事是,當百分比都設置得太高時——它們都超過20%,而且它甚至沒有給我選擇的機會——你可以花時間做一個自定義的金額,但這比較困難。”
美國的小費文化是怎麼形成的?
美國擁有一套雙層工資體系,即最低工資和次低工資。後者是付給有小費員工的工資,通常比最低工資要低很多。邏輯就是對於次低工資員工來說,顧客的小費可以補足與最低工資之間的差異。
例如在華盛頓州最低工資是每小時16元,並且對服務生之類的員工並沒有次低工資一說。而在田納西州,次低工資只有2.13元每小時,所以服務生基本上要靠顧客給的小費來生存。在大部分餐廳,正常來說顧客需要給出消費總金額15%至20%的小費。
很多服務業人員都視小費為主要收入來源,小費是否徵稅又或課稅率多寡,不僅涉及民生問題,現在更變成總統競選議題。因為兩黨的候選人民主黨的賀錦麗與共和黨的特朗普都推動小費不課稅。
2名候選人都選在內華達州做出這項承諾並非巧合,因為根據美國勞工部,在這個選舉的關鍵戰場,有著全美相對數量最多的服務生。這個政策在國會山也獲得兩黨的支持,兩黨議員已於7月向國會眾院提交「小費不課稅法案」(No Tax on Tips Act)。
小費不課稅政策將帶來什麼影響?有學者分析話,表示小費文化現已氾濫,如果這項法案通過恐怕只會變得更加氾濫。有研究員指出稅率差異會產生巨大動機,促使人們鑽漏洞。小費不課稅可能讓餐飲業之外的行業或個人將更多收入分類為小費;而這種逃稅漏稅的手法又更常出現在高收入族群中。對於稅務專家來說,「小費不課稅」顯然是個糟糕的想法。耶魯大學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僅有2.5%的工人會受惠於小費免稅政策,因此政策本身的基礎是很薄弱的。
城市布魯金斯稅務政策中心高級研究員羅森塔爾認為,選舉期間提出這個想法只是為了博取選票,但從公平、效率與收入來看,則是失敗的。從公平角度而言,各州徵收的小費稅率並不相同,高低相差甚大。南卡州服務人員最低工資較低,大部分收入來自小費。加州服務人員,小費佔收入比例較小,因此若小費不徵稅,彼此間的得益就截然不同。
另外,要執行小費不課稅的法律,會很難作出有效管理、監管及監督,因為政府難以知道誰收了小費,再者,這扭曲了勞動市場,國家也失去了稅收。
賀錦麗競選團隊的一名負責人表示,該政策將制訂嚴格的要求,以防止對沖基金經理或律師試圖濫用該政策;特朗普競選團隊則未提供太多細節。
其實以員工角度來看,小費不課稅可能影響也不大,因為許多人收入根本未達繳納聯邦所得稅之門檻。根據調查,超過三分之一的小費工人(包括服務生、理髮店、調酒師等)在2022年沒有繳納所得稅。最終如果真的實行這個政策的話,民眾有可能會決定少付點小費。
無論如何,由於美國的小費文化是根深蒂固的,雖然近年有些爭議,但相信在短期內,它是不會在一夜之間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