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Olaf Scholz)將於本星期六(4月13日)前往中國進行為期三天的訪問,與包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總理李強在內的人舉行會談。在美國和歐盟威脅要在補貼爭端中打擊中國商品的微妙時刻,朔爾茨欲加強與中國的關係,他此次中國之旅被一些人解讀為對「中國龍「低頭」。
依然依賴中國
陪同朔爾茨訪問的有三名內閣部長以及德國頂級企業的高管們,包括有西門子(Siemens)、拜耳、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寶馬(BMW)和蒂森克虜伯(Thyssenkrupp)等公司老闆。
德國去年推出一項新的對華戰略,提出了「去風險「並降低對中國依賴的總體目標,但「德企天團「的再次隨行令人不禁擔心德國對中國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依賴仍然持續。
德國經濟研究所週二(4月9日)的一項研究顯示,儘管努力向其他市場多元化,但德國經濟在許多產品和原材料方面仍然高度依賴中國。
雖然2022年至2023年期間,德國從中國的總進口量下降了近五分之一,但德國一半以上依賴中國進口的產品類別的份額幾乎沒有變化,其中包括化學品、電腦和太陽能電池。
對於某些類別,如藥品和鈧和釔等稀土,德國的依賴度增加。
朔爾茨星期一(4月8日)在社交媒體TikTok發布了第一條視頻,宣布正式入駐引發爭議的TikTok。對此,美國政治網站Politico 評論說,朔爾茨此舉就是要急切地向中國表面,“中國的朋友即將到來。”
尋求更公平的市場准入
路透社通報說,隨著德國經濟的低迷,德國企業迫切要求更公平地進入中國市場。儘管中國承諾將給予外商和中國企業同等待遇,但許多外國企業,包括德國企業在內,認為中國市場仍嚴重歧視外資企業,偏向本土企業。
德國中國商會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近三分之二的公司感到在中國市場受到歧視和「不公平的競爭」。也有人指出,德國企業在中國的問題還不止於此,中國本土公司的崛起也蠶食了利潤和市場佔有率。
不過,中國自身的經濟目前也陷入困境。 4月10日,惠譽國際信用評等公司發布報告,維持中國主權信用評等不變,但將評等展望由「穩定」調整為「負面」。中國的一些產業也被指責產能過剩。
不會跟隨歐美?
預計,中國可能會敦促柏林不要追隨歐盟對其電動車、太陽能和風電場設備採取的威脅措施,布魯塞爾認為這些設備以低廉的價格被傾倒到歐洲市場。美國財政部長珍尼特·耶倫(Janet Yellen)月初訪問中國時也提到中國在這三大行業的產能過剩以及對美國和其他國家可能產生的影響。
路透社引述德國柏林墨卡託基金會的中國問題研究所負責人胡謔空( Mikko Huotari) 稱朔爾茨此次訪華為「重新接觸」和穩定關係之旅。他敦促朔爾茨強調德國在歐盟內發揮特殊作用,不希望布魯塞爾在貿易爭端中採取強硬行動。
路透社也引述華東德國商會負責人馬克西米利安·布特克(Maximilian Butek)的話說,「我認為各方都缺乏信任,因此這次訪問會被中國人視為一個好兆頭。
他說:“我們堅持開放市場,因為這對我們的生存至關重要。失去這裡市場的代價比我們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獲得的利益要高得多。”
德國政府發言人週一說,朔爾茨此行將訪問成都、上海和北京。在上海,他將與德國企業高層舉行會談,並在上海一所大學發表演講。 4月16日,在結束訪問前,他將在北京與習近平和李強會晤。另外,兩國政府首長也將共同出席德中經濟委員會會議。這是朔爾茨自2021年12月上任以來第二次訪華。朔茲2022年11月首次訪問中國時,因新冠疫情還沒結束,他當時的訪問只持續了一天。
敦促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
預計,朔爾茨與習近平會談時將就烏克蘭戰爭、台海緊張局勢、南中國海、美中關係以及一系列經濟議題等進行討論。
隨著美國對基輔援助的前景看起來更加不穩定,而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仍在繼續,朔爾茨也可能敦促中國不要支持俄羅斯戰時經濟。
德國政府發言人4月8日說:“我認為中國對俄羅斯有影響力,我們希望中國能夠發揮其影響力。”
朔爾茨上次結束對中國的訪問時說,他讓習近平在會見中表態反對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足以證明他不虛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