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多位美國官員 新書揭“反送中”外交政策爭拗 美記者:對華府會否繼續關注香港感悲觀

《華盛頓郵報》記者希巴尼·馬塔尼(Shibani Mahtani, 圖左)及《大西洋》雜誌的專欄作家蒂莫西·麥克勞克林(Timothy McLaughlin,圖右) 近日出版新書《Among the Braves》(“勇者之中”),講述有關香港2019年反修例運動。(美國之音/陳念)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訪多位美國官員 新書揭“反送中”外交政策爭拗 美記者:對華府會否繼續關注香港感悲觀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訪多位美國官員 新書揭“反送中”外交政策爭拗 美記者:對華府會否繼續關注香港感悲觀

兩位美國記者近日出版有關香港2019年抗爭的新書,披露特朗普曾考慮開放港人移民通道,惟被顧問反對,書中詳述當時美國在決定外交政策時的內部爭拗,以及特朗普政府的盤算和考量;同時揭露了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在“國安法”通過前的早上,曾前往美國駐港總領事館尋求庇護的細節與經過。兩位記者周三(8日)出席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律中心舉辦的研討會,透露更多寫書的心路歷程。

有關香港2019年抗爭的新書《Among the Braves》(“勇者之中”)的封面 (美國之音/任敬揚)

《Among the Braves》(“勇者之中”)由《華盛頓郵報》記者希巴尼·馬塔尼(Shibani Mahtani)及《大西洋》雜誌的專欄作家蒂莫西·麥克勞克林(Timothy McLaughlin)合著,書中訪問多位外國官員,包括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博明(Matthew Pottinger)、前美國駐香港及澳門總領事唐偉康(Kurt Tong)、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中國問題首席顧問余茂春(Miles Yu)、前加拿大駐香港總領事傑夫·南基維爾(Jeff Nankivell)等等;書中同時描寫四位香港人物,折射反修例運動的群像,包括民運人士朱耀明牧師、前《立場新聞》記者何桂藍、“攬炒巴”劉祖廸和一名流亡到美國的抗爭者。

美拒開放特別移民渠道 對會否繼續關注香港感悲觀

書中透露,余茂春曾向特朗普提出向香港開放特別移民渠道,而特朗普說“喜歡”這項建議,並形容香港人勤奮,指他們將成為很好的美國人;然而,新書點名當時特朗普的顧問史蒂芬‧米勒(Stephen Miller),指他阻止了這一項計劃的發生。

提到被美國制裁的香港特首李家超是否受邀出席亞太經合組織(APEC)會議,美方、港府各有說辭。作者之一馬塔尼斥白宮的處理方式“令人感到失望”,指美國政府的說法沒有強調制裁政策,或重申受到制裁的人士不能入境美國。

她說:“我感到很悲觀,對於拜登政府和國務院是否仍關注香港被進一步侵蝕,乃至關注日後《基本法23條》的立法,我有點保留。”

另一位作者麥克勞克林在研討會中指出,在美國對華政策中,香港的定位並不清晰。他舉例指,因為處理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而被美國制裁的人,若日後離開官位,一切都回復正常。

他說:“可能(香港特首)李家超不能連任,換另一位無被美國制裁的特首,那麼事情就會再次安定下來。”

黃之鋒欲走入美國領事館 欲申請庇護

這本書又提到已經解散的政治團體“香港眾志”的前秘書長黃之鋒期望能進入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但美國外交官向他表示,他只能到領事館對面的聖約翰大廈,即是其辦公大樓,但那裡並不提供外交保護。黃之鋒無法進入領事館,亦無法從美國境外申請庇護。

黃之鋒的昔日同伴,前香港眾志常委敖卓軒,以黃之鋒的名義向美國時任國務卿蓬佩奧發電郵,請求美國保護及提出政治庇護。蓬佩奧在之後48小時內與幕僚開會,但基於美國當時已經決定關閉中國駐休斯頓總領事館,美國官員擔心中國或有反制措施。同時,美國認為難以用水路運送黃之鋒出境,若是該水域遭中國海警發現,美國的介入可能會引發國際事件。

受訪者憂安全 作者承諾不回港免遭審查

對於出書所帶來的人身安全問題,馬塔尼在研討會表示,書寫此書時已知道日後將難以返回香港,又指很多受訪者是在一個“確認兩位作者不會回港”的前提下,接受二人訪問。

她說:“假設我們回去香港,可能會在機場被攔載,他們(港府)可以存取我們的手機。所以我們亦對受訪者和消息來源承諾,不會讓自己飽受威脅。”

馬塔尼又提到,身為外國人在港沒有家人,希望好好利用這種“特權”。

她說:“我認為要好好利用這項‘特權’,在一個較安全的地方,去提升香港人的聲音和香港人的故事。”

已建民族意識 港人身份認同難以打破

最後被問及對香港是否仍抱有希望,馬塔尼指自己常常思考有關身份認同。她認同這一個說法。“如果2014年創造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那麼,2019年某程度上創造民族的概念。」

馬塔尼認為建立的身份認同不會消失,她並且強調說:“無論國家做什麼事情,我不認為身份認同可以打破。”

港學者喜見新著作討論反修例運動 揭露美國盤算美中關係的政治面貌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香港法學人黎恩灝

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法中心香港法學者黎恩灝接受美國之音專訪表示,由2019年後,坊間討論和反省“反送中運動”的書籍不多,今次兩位美國記者出版此書能刺激討論,包括美中關係如何影響香港局勢。

黎恩灝說:“尤其是對於關心美國外交政策的朋友,書中揭示了當時特朗普政府如何去盤算(對香港局勢的回應)及內部爭拗,在(書中)都會看到特朗普政府一方面是當時高調支持香港人抨擊國安法; 但同一時間他們當時的政策考量,似乎有更加多的因素要考慮,比如是美國的利益,以及要考慮中國可能有的反制措施等等。”

他認為,這些盤算揭示了現實政治的面貌。

對於香港議程在國際的位置是否已變得不再重要,黎恩灝認為,國際社會會否持續關注香港,將視乎香港政府或者中國政府會否繼續用凌厲手段去對待香港社會。

他說:“例如《基本法》23條的立法會不會進一步刺激到國際社會,尤其是國際商界對香港的研判,又或者將來一些比較重要的政治審訊,如黎智英案或者是支聯會案等等,會不會又再激起國際社會對香港的看法,我相信這是個動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