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全民國防手冊》出爐 專家指與戰爭現實脫節

  • 美國之音

資料照:台灣士兵在一次軍演中駕駛軍車駛過台灣旗幟。 (2010年1月27日)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台灣《全民國防手冊》出爐 專家指與戰爭現實脫節

台灣國防部4月12日公佈《全民國防手冊》,各界對此也表達不同意見。有專家認為,在全民動員準備方案上已有具體內容,但與戰時情境嚴重脫節,不如先著手軍事改革。

強化全民作戰觀念

台灣國防部4月12日公佈《全民國防手冊》範本,並開放民眾下載,提供民眾面臨軍事危機及可能發生災難時相關緊急應變信息,屆時再由各地方政府依轄區特性,將避難、醫護及物資等信息加入手冊,以利民眾做好安全準備及生存自助。

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簡稱:全動署)動員管理處處長俞文鎮出席當日的記者會時表示,對於烏克蘭的動員時機、編組以及戰力發揮等,將作為後備動員工作的研析參考,國軍也持續朝“常後一體”等政策方向推動相關工作。

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在接受美國之音的採訪時表示,最近俄烏戰爭已經在台海局勢產生了鏡面效應,讓台灣強烈感受到全民都有可能共同面對傳統軍事威脅以及天災、複合式災害等非傳統威脅,本手冊範本之公佈即為因應這項需求。

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照片提供: 張延廷)

他說:“烏克蘭遭受俄羅斯的侵略,面對中國威脅的台灣也會設想是否會遭遇同樣的狀況,而事實上也面臨了這個狀況。這本手冊的公佈,就是在此時告訴平民百姓如何應變戰時的狀況。其實包含現在熱烈討論的兵役制度、防空洞是否足夠等,都是俄烏戰爭帶來的啟示。因為戰爭是非理性的,之前大部分的人都認為不會交戰,卻真的發生戰爭了。”

張延廷將軍認為,有鑑於台灣也面臨隨時可能被鄰近強國侵略的危機,還是要事先做好全民應戰的準備。

前台灣中山大學國防教育課程教授蔡裕明表示,該手冊是國防部長期計劃,國防部去年就已啟動編撰。雖然與俄烏戰爭或是近來兩岸局勢變化的直接關係不大,但在此時公佈確實能讓戰災應處作為觀念深入到全民,有助全民戰力提升。

他對美國之音說:“我國(台灣)正可藉由這份手冊,提高民眾了解國防事務,進而落實全民國防。惟未來需每年度更新該份手冊相關內容,或建置全民國防的應用程序,結合相關國防事務的公告,或納入兩岸情勢變化或每日共軍軍機擾台狀況。”

蔡裕明指出,台灣的全民動員機制原仿效瑞士與以色列等國家,國防部曾多次派員前往相關國家進行考察,參考由瑞士聯邦民防局編髮,人手一冊的《民防手冊》、瑞典在2017年發行的民防手冊《如果發生危機或戰爭》,以及拉脫維亞、立陶宛制發的民防手冊等,整合政府各部會、縣市政府及專家學者信息,可謂相當用心的模板。

具體的動員方案

台灣國防部長邱國正3月1日表示,國軍已將手冊送至行政院審議,通過後再由國防部及全動署網站,供各界下載運用。

蔡裕明教授表示,國防部在兼顧國防與民生髮展下,基於平常“納動員於施政,寓戰備於經建”的原則,必須累積戰力以供戰時救援。為講求戰時與平時的緊急應變達到協調、融合之橋樑工作,政府結合各種應變體系,做有效的運用,以達成作戰任務。

他說:“動員視同作戰。在全民防衛動員具體作法上,全民防衛動員任務區分為‘動員準備’及‘動員實施’兩階段。動員準備階段結合施政作為,完成戰力綜合準備,以蓄備整體戰力,並配合《災害防救法》規定,支持災害防救;而動員實施階段則統合運用全民力量,支持軍事作戰及緊急危難,並維持公務機關緊急應變以及國民的基本需求。”

蔡裕明指出,手冊內容涵蓋可以及時、就地的具體動員準備方案。

他說:“在軍事動員準備部分,訂定軍事動員準備方案,以‘平時寓兵於民、戰時充兵於軍’和‘化民力為我力、融我力於戰力’為著重考慮之處,規劃軍事運輸動員、軍需物資徵購徵用、輔助軍事勤務,以及全民防衛戰力綜合協調會報等工作,達成‘就地動員、就地應戰’、‘及時動員、及時作戰’要求,有效支持防衛作戰;其中分為‘軍隊動員’和‘軍需工業動員’。軍隊動員中包括人力、物力之召集,人力動員包含軍官學校等招生作業,亦或是在緊急情況下總統可下達動員令於各地方政府機關。”

蔡裕明表示,國軍目前以萬安演習為模擬災害的各項機制,引用國軍漢光演習的想定架構,目標是在強化“機制統和”、“政軍合同”、“軍民兼容”之協同應變機能,以強固國土安全網之功能。

缺乏戰時場景設計

台灣國防部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劉泰益在4月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手冊的特色是搜整緊急應變“二維碼”QR Code信息便於查詢,並搭配插圖適用不同年齡層民眾參考,及設計戰時想定“問答”(Q&A)引導進入實況場景、分述中央、地方政府及村里長職責,結合地區實況,讓民眾查詢避難、醫護及物資信息。

對此,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認為,手冊上包括使用QR Code、停水時打電話詢問或通報等建議,在真正應變戰時狀況都非常不實際。

他說:“編撰手冊的人員對於模擬作戰的經驗不足,否則怎麼會建議用QR Code或是打電話這種方式呢? 製作全民國防手冊本來就應該言簡意賅、一目了然,並提供民眾從網絡輸入關鍵詞就可以下載,讓大家隨手可得。有些人根本沒有手機,尤其是老人家,那要怎麼使用?”

台灣民進黨立委羅致政指出,手冊的模板應該公開接受各界檢討質疑,例如戰爭可能造成停水停電等複合性災害同時發生,無法打電話,基礎建設停擺等問題,國防部不能以承平時期的作法來思考戰爭。

張延廷將軍認為,這本手冊沒有戰爭時的場景模擬,顯然是規劃不足。

他說:“要先有場景設計,才會有後續的條文內容。最簡單的場景設計,就是台灣有3萬6千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中,中共一旦大舉入侵,台灣人要怎麼應對? 有戰爭就會有難民,難民預估會有250萬人,台灣四處環海,難民怎麼走? 公路一定大塞車,那麼難民的逃亡路線呢? 難民與非難民的食衣住行如何分配? 場景設計應該要貼近實戰的。”

張延廷將軍指出,生活條件與作戰條件愈貼近,作戰就愈成功。應該先想定中共攻擊台灣的方式,何時會損失多少電力,自來水管會何時被炸斷等,先就可能遭遇的狀況作敘述,再設想如何以此做準備。

軍事改革或應先於全民國防

台灣國防部全動署物力動員處處長劉泰益在4月1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目前的手冊是模板,後續會由地方政府依照轄區特性,例如防空設施所在地等信息再加入手冊內容。

前台灣中山大學國防教育課程蔡裕明教授表示,政府還可以加入許多其他方式來增加全民國防的反應。

他說:“目前民選政府首長常不知我國全民防衛動員與戰力綜合協調機制,事實上,根據戰綜機制,我國地方遇到災難時,即可啟動戰力綜合協調機制,可要求各地賣場提供物資協助救災,先以消防單位進行救災,後再要求後備軍人協助救災,最後才應根據《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申請現役軍人協助救災,對此,可修改《災防法》主動讓地方政府首長明了後備動員之過過程。”

前台灣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張延廷將軍認為,與其說民選首長對於全民防衛動員等機制不熟悉,不如說是現在發布全民國防手冊範本為本末倒置。

他說:“其實應該先著手軍事改革,而非馬上進入全民國防。先考慮國軍的常備製度、士氣、訓練、戰力、自我評鑑的標準、人民的支持度、社會信任度等,而不是推給全民國防。這樣會導致社會認為國軍缺乏改革,卻把保衛國家的責任推給全民承擔。正常的順序應該先做軍事改革,再做全民國防,再來才是全民皆兵。現今社會資源來源公開透明又多元,國防部一下子就跳到全民國防,軍事文化、軍事官僚體係等卻未改革,這麼做是完全本末倒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