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總統普京揮軍入侵烏克蘭已近兩週。俄軍侵略行動發生前,美方官員曾擔心北京會從俄軍攻勢中學到經驗,從而為未來跨越台海進攻台灣做更好的準備。結果俄軍入侵烏克蘭兩週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看到的不是進攻台灣的路線圖,反倒是嚇阻他採取魯莽行動的嚴重教訓。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彭博社發表的一篇專文指出,台灣與烏克蘭雖然有非常多不一樣的地方,但是雙方常常被放在一起作比較,因為作為追隨美國領頭的民主陣營的成員,兩地都各自面對一個威權統治下的強鄰。就像普京一直以強大的軍力威脅烏克蘭一樣,北京也一直拒絕放棄以武力奪取台灣,實現習近平的統一大夢,而且近年來還增加了對台灣周邊海空域的軍事威懾活動。
不過貌似強大的俄軍入侵烏克蘭以來的表現卻讓人發現,單憑強大的火力還不足以保證在最低傷亡下的快速勝利。在有關中國入侵警告不絕於耳的台灣,俄軍在進入烏克蘭後的初期表現令很多台灣人感到鼓舞。
普京的戰爭“向中國表明,奪取台灣不會像它想像的那麼容易,”曾經擔任過電視台主播的台灣民進黨立委林楚茵在接受彭博社訪問時表示。“而且這也打破了一個國家可以用導彈輕易打敗一個小國或軍事弱國的神話。”
文章說,到目前為止,烏克蘭軍民出人預料地表現出頑強的戰鬥精神,而且在首都基輔以及其他戰略大城市抵禦住了俄軍的攻勢,而全球很多國家,包括傳統上不願採取強硬措施的德國、日本和新加坡都宣布了對俄羅斯史無前例的嚴厲制裁。而侵烏俄軍無差別地砲擊居民樓、甚至歐洲最大的核電站則震驚了世界,儘管莫斯科堅稱俄軍攻擊的目標僅限於軍事設施。
中國對俄烏衝突的立場隨著戰場情況的變化也開始出現變化。俄軍剛開始入侵烏克蘭時,有些中國官方人士曾為俄軍的行動叫好。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薛劍還在推特上貼文說,台灣應該從俄軍行動中吸取一個“大教訓”。“弱者不能蠢到去挑戰強者,”薛劍說。
彭博社的專文說,自那以來,中國對俄烏衝突的立場表達在言語上已經有所緩和。雖然中國在聯合國仍然對俄國提供支持,以反映習近平與普京宣稱的“合作無禁區”,但北京也越來越明確地表明支持烏克蘭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並且對平民死亡和難民潮表達了關切。
但是在台灣問題上,北京的強硬立場一如既往。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星期一在中國全國人大舉行的記者會上強調台灣問題和烏克蘭問題有本質區別,“沒有任何可比性”。“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灣問題完全是中國的內政,烏克蘭問題則是俄烏兩個國家之間的爭端。”
王毅還痛批美國“一些勢力”縱容鼓勵“台獨”,挑戰和掏空一中原則,“不僅會把台灣推向危險境地,也將給美方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
彭博社採訪了十幾位前政府官員和著名的兩岸關係學者。絕大部分人認為,普京出師不利將嚇阻北京對台採取軍事行動。他們提到一系列可能讓習近平三思的因素:俄軍難以速戰速決、莫斯科的全球孤立、美國及其盟國統一作出的回應、美軍潛在的軍事干預以及中國國內的輿情反彈等。
但是彭博社說,也有少數的前官員和學者認為,俄烏目前的戰況可能會促使習近平冒險攻擊台灣。他們指出,北京會認為經濟制裁是值得付出的小代價,而且會質疑美國是否會出兵干預。此外,普京的表現顯示,在一個受到嚴密控制的政治體制中的年邁領導人可能更有意願去冒外界觀察者看起來不合理的風險。
彭博社的專文指出,不管怎麼說,俄軍無法速戰速決仍然是帶給中國最大的警訊。
業已退休的中國官媒《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去年12月曾表示,北京如果攻打台灣可能“以小時計”就可以結束戰鬥,原因是台灣缺乏抵抗的能力,而美國及其盟國又無法提供“實質性協助”。
彭博社的專文指出,烏克蘭的佔據變化向北京表明,他們對未來台灣戰場的估計可能過於樂觀了。俄羅斯直接與烏克蘭接壤,而且十幾萬大軍聚集在邊境地區已經有幾個月,可是一旦進入烏克蘭,居然連後勤補給都無法保障。此外,儘管美國和北約都表示不會派兵進入烏克蘭參戰,而且也不會在烏克蘭上空設立禁飛區,俄軍仍然無法取得空中優勢。
“烏克蘭危機將讓北京對軍事冒險三思,”澳大利亞國立大學(ANU)亞太學院講師宋文迪向彭博社表示。“它進一步提高了北京為確保在台海衝突中獲勝所需的己方軍事優勢的門檻。”
前美國助理國務卿和駐北京大使洛德(Winston Lord)認為,習近平非常清楚,攻擊台灣失敗的後果,包括他自己的個人命運。
“儘管中國取得了軍事進步,但是跨越100英里寬的海峽發動攻擊,而且還要冒著美國干預的風險,是一件風險極大的事情,”洛德說。“而且佔領台灣也像一條狗在追一輛轎車。它成功以後又乾什麼呢?是在遠離本土的地方打游擊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