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錯在美國和北約?

  • 美國之音

俄烏衝突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錯在美國和北約?

2月24日,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聲稱,他尋求“使烏克蘭非軍事化和去納粹化”。

美國之音“揭謊頻道”此前已揭露俄羅斯錯誤地將基輔政府描繪為法西斯主義者的宣傳努力。烏克蘭民選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是猶太人。這位總統反問道,作為猶太人的他,以及一個“為戰勝納粹主義而獻出800多萬人生命”的國家,怎麼可能是納粹?

普京此前已承認烏克蘭東部被俄羅斯佔領的頓涅茨克和盧甘斯克為獨立國家,為他發動軍事攻擊鋪平道路。

在俄軍開戰前夕,中國官方媒體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的“快評”(“First Voice”)欄目就俄羅斯即將發動的戰爭發表評論。 CGTN稱該欄目提供“中國對最新全球事件的看法”。

該節目稱普京承認自稱獨立的兩個共和國的決定是俄羅斯“對北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反擊”,是一種“為自己提供安全保障”的手段。

文中隻字不提的是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安全權益,以及這個主權國家面對俄羅斯的武力侵犯已長達八年之久的現實。

“CGTN快評”這篇文章接著重複了克里姆林宮經常使用的有關北約的錯誤說法:“美國違背了冷戰後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承諾之一。二十世紀末蘇聯解體,華沙條約組織解體,美國向俄羅斯承諾反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東擴。”

但事實上,美國從未簽署過任何條約或備忘錄以承諾不會擴大北約。

正如“揭謊頻道”之前所報導的,俄羅斯一再聲稱,1989年至1993年在喬治·H·W·布殊(George H. W. Bush)政府任職的前國務卿詹姆斯·貝克(James Baker)在1990年與前蘇聯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Mikhail Gorbachev)會晤時承諾,北約不會“向東擴張一英寸”。

但俄羅斯所提的這些討論實際上是關於德國統一的情況。當時,西德是北約的一部分,有美軍駐紮在西德。東德則是蘇聯領導的華約組織的一員,有蘇聯軍隊駐紮在東德。

當時美蘇雙方所討論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屬於不同軍事聯盟的兩個國家的統一事宜,而普京和其他人歪曲了當時的討論議題。

當時美國和蘇聯商討的是,在蘇軍撤出前東德之前,非德國的北約部隊是否將進駐前東德。

所謂華沙條約組織國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想法純屬假設。為什麼?因為當時包括蘇聯和其他七個東歐集團國家在內的華約組織仍然存在。因此,那個時候就談論華約國家是否加入北約,根本說不通,且未在外交文件中被重點提及過。

2009年,美國哈佛大學冷戰研究項目(Project on Cold War Studies)主任馬克·克萊默(Mark Kramer)寫道,老布殊、他的國家安全顧問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和國務卿貝克都表示,在與莫斯科就德國統一事宜所進行的系列談判中,從未提及過將北約成員資格擴大到任何華約國家(與西德統一為德國的東德除外)的前景。

克萊默進一步指出,美國從未正式承諾過不尋求北約擴大。

更重要的是,戈爾巴喬夫本人證實,貝克關於“北約不會再向東移動一英寸”的言論是針對德國領土的語境所做出的。

“‘北約東擴’這個話題根本沒有被討論過,那幾年也沒有被提出來。我說的這番話我負全部責任的,” 戈爾巴喬夫在2014年接受俄羅斯國有媒體《俄羅斯報》(Rossiyskaya Gazeta)下屬的“焦點新聞外的俄羅斯”(Russia Beyond the Headlines)的採訪時說。 “焦點新聞外的俄羅斯”現已改名為“透視俄羅斯”(Russia Beyond)。

戈爾巴喬夫在採訪中解釋說: “沒有一個東歐國家提出這個話題,甚至在1991年華約組織不復存在之後也沒有提。西方領導人也沒有提到這一點。我們提出的另一個被討論的議題是:確保北約的軍事結構不會推進,以及德國統一後不會在當時仍是東德的領土上部署更多的北約武裝力量。你問題中提到的貝克的聲明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表的。”

據《華爾街日報》今年二月報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歷史學教授瑪麗·薩洛蒂(Mary Sarotte)在其最近出版的專著《不會東移一寸》(Not One Inch)中描述了貝克如何在1990年向戈爾巴喬夫提出一個假定性條件,表示“你們放棄東德,我們承諾北約不從當前位置東移一寸,如何?”

“但這些聲明和類似的保證都沒有被正式提出過,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前總統老布殊希望北約覆蓋東德。1990年統一德國的協議明確將北約擴展到了東德領土,”《華爾街日報》援引薩洛蒂的專著寫道。

“CGTN快評”接著提到了美國總統拜登2015年(時任副總統)在烏克蘭議會的一次演講。

那番講話是在俄羅斯2014年非法吞併克里米亞地區和秘密入侵烏克蘭東部的背景下發表的。拜登說,“美國將繼續與烏克蘭站在一起,對抗俄羅斯的侵略。”

“CGTN快評”將美國“與烏克蘭站在一起”的表態解讀為一種咄咄逼人的軍事姿態。

“如果美國能夠站在俄羅斯的立場上想一想,假設俄羅斯總統前往加拿大表示俄羅斯將與加拿大人站在一起對抗美國的攻勢,美國會怎麼做?任何國家都不能容忍敞開大門讓一個強大的軍事競爭者在自己邊境部署重型武器,甚至核武器的可能性,”CGTN快評寫道。

CGTN快評的這篇文章提到所謂烏克蘭擁有核武器的前景,更顯示出該文扭曲事實之態。因為事實上,烏克蘭早就正式放棄核武器,以此換取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尊重其領土完整的安全保證。

1994年12月,美國、英國和俄羅斯領導人在匈牙利布達佩斯會晤,並通過了一系列安全保證協議,以此推動烏克蘭向無核武器國家過渡。當時,烏克蘭所擁有的核儲備位居世界第三。

根據1994年美、英、俄三方簽署的《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三國一致同意——

• 尊重烏克蘭的獨立和主權以及現有邊界。

• 避免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或政治獨立進行武力威脅或使用武力,永不針對烏克蘭使用武器,除非出於自衛或符合《聯合國憲章》所規定的其他情況。

• 避免通過經濟脅迫使得烏克蘭為確保任何形式利益而行使的其主權固有權利服從於(美英俄三方)自身的利益。

俄羅斯已系統性地違反了該文件中的每一點。

普京現已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並隨後警告稱,任何試圖阻撓俄羅斯軍隊的國家都將面臨

“你從未見過的後果”——部分分析人士將此說法解讀為威脅使用核武器。

1994年,在《布達佩斯安全保障備忘錄》簽署後,中國也向烏克蘭提供了安全保障。據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2013年12月9日的一則報道,時任烏克蘭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Viktor Yanukovych)在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於當年12月5日與中方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克蘭友好合作條約》。聲明中稱 ——

“中方根據聯合國安理會第984號決議和1994年12月4日中國政府關於向烏克蘭提供安全保證的聲明,承諾無條件不對作為無核武器國家的烏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並在烏克蘭遭到使用核武器的侵略或受到此種侵略威脅的情況下,向烏克蘭提供相應安全保證。”

俄羅斯還被指控違反了1975年的《赫爾辛基協議》,該協議承認二戰後各國邊界的不可侵犯性。除了針對烏克蘭,俄羅斯還佔領了格魯吉亞和摩爾多瓦的部分地區。

而中國慣常性地援引所謂“不干涉別國內政的原則”來作為縱容各威權政府侵犯本國人民人權的擋箭牌。

2011年10月,中國和俄羅斯否決了聯合國安理會的一項決議草案,該決議草案譴責“敘利亞當局繼續嚴重和系統地侵犯人權和對平民使用武力”。

中國一直否決聯合國有關敘利亞的系列決議,當中包括那些尋求懲罰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的政權對本國人民使用化學武器的決議。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曾數次呼籲採用“敘人主導、敘人所有”原則解決敘利亞問題。他稱這源於中國“對國家主權的承諾”和中國對“不干涉內政”的承諾。

同樣,在緬甸軍方於2021年2月推翻民選文官政府並開始武力攻擊本國人民之後,北京一再強調“在緬甸問題上,要避免聯合國安理會不當介入,要避免外部勢力干涉”。

(同時請參閱美國之音《揭謊頻道》本篇文章的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