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長義舉資助史丹福大學 引發粵語華裔美國人深思保存粵語

  • 張富傑

Save Cantonese.org 成員在史丹福校園內進行的保育粵語行動。(Save Cantonese.org提供)

一名原籍香港的商人最近仗義捐助美國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 又譯斯坦福大學),使該校的粵語課程暫時免受停辦威脅的義舉,再次在美國燃點了關注保存粵語的希望。負責推動該校保留粵語課程的民間組織SaveCantonese.org表示,在美國推動普及廣東話,從來不是粵普之爭, 也與美中關係無關;而是要彰顯美國多元文化精神,尊重廣東話在美國二百多年歷史中佔有重要平等一席。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善長義舉資助史丹福大學 引發粵語華裔美國人深思保存粵語

在學界享負盛名的美國西岸加州史丹福大學於2021年1月初突然宣佈因財政困難,打算停止與校內唯一的廣東話課程教授張錫莉博士續約,事件引起了部份師生不滿。當地關注保育粵語人士自此自發成立了民間組織SaveCantonese.org,向校方施壓,期望校方保留課程,延續廣東話在史丹福大學,以致在加州和美國國內的傳統。

加州商人資助史丹福粵語課程 稱助一臂之力充滿意義

近日,一名原籍香港的加州商人孫振豪(Scott Suen)仗義捐助史丹福大學粵語課程一百萬美元,使該課程得以延續出現曙光。他表示希望在捐助的事情上保持低調,但在對外的新聞稿稱,廣東話有魅力、包容性強,可以市井、形象,也可以好潮好酷、耐人尋味;強調粵語流傳至今,還保留著大量古漢語的發音、詞彙、語法,可見其文化底蘊的深厚。

孫振豪在新聞稿上寫到“ 雖然目前全球使用廣東話的人數超過一億,但語言是需要在交流中延續下去的,如果日後識廣東話的人越來越少, 那這門語言所承載的文化也會缺失了重要一部分。 守護文化,離我們大家雖遠尤近,盡我們所能,助一臂之力,本身就是一件充滿意義感的事。”

粵語保育組織創辦人欲與外婆溝通 決心學號廣東話

SaveCantonese.org創辦人譚珍兒(Jamie Tam)與另一成員鍾朗翹近日就著這筆捐款表達感謝之意時接受了美國之音粵語組的視頻訪問。他們兩人從守護粵語中說到了美國華裔以往不懂粵語的失落,以致粵語地位在美國整個國家中的涵義。

組織創辦人譚珍兒首先說到個人經歷,作為香港人移民後代並出生於美國的華裔,她對自小不懂粵語感到尷尬與無奈。譚珍兒說,自從外公在香港逝世後,便決心一定要學好廣東話,希望與居住在香港的外婆可以透過電話暢所欲言,而不只是只懂得說一兩句“吃了點心沒有”的門面說話。

SaveCantonese.org創辦人譚珍兒不解兒時父母每逢星期六送她學習普通話。

隨後,適逢她長大後考進了史丹福大學,便隨即報讀了該校的廣東話課程。掌握當中精髓後,使她以廣東話交流時倍感自信,由一個對粵語一竅不通的美國土生土長華人(ABC, American Born Chinese),變成了一個不害羞、不懼怕時而使用粵語、時而使用英語與記者交流的保育粵語組織的創辦人。

譚珍兒說:“到現在,我覺得史丹福廣東話課程改變了我的人生,也幫助我認識香港的傳統文化。對外自己作為一個華裔美國人身份,使我感覺自豪。其實,好多ABC與我一樣有這個經歷,其實我的經歷並不個(特)別,所以若在美國沒有廣東話課程,給予華裔美國人學習的話,我覺得很慘啊呀,因為如果你想與你的家庭進步(改善)關係,與他們溝通是很重要的。”

史丹福大學與在美廣東移民有著長久淵源歷史

目前,在美國全國共有19家大學設有廣東話課程供學生選讀。在加州的部份公立學校,也有同時教授廣東話與英語的“沉浸式課程”(Immersion Program)。為何史丹福大學的廣東話課程却顯得需要外界關注呢?SaveCantonese.org的另一位成員鍾朗翹(Edgar Chung)對記者解釋,這要訴說該校與在19世紀初時從廣東遠渡重洋至加州的華裔移民有關。

Save Cantonese.org組織成員鍾朗翹暢談粵語保育工作。

鍾朗翹說:“其實Stanford (史丹福大學)與他的Cantonese Program (廣東話課程)有甚麼關係, 就是史丹福的創辦人Leland Stanford (利蘭.史丹福)。 他興建了第一條跨越美國大陸東西兩岸的鐵路而富裕起來。當中他聘請的鐵路工人,有九成人是華工,有二萬多個華工,有很多都是說廣東話的。當時的歷史學家有估計到,在這二萬多的華工裡,有二千多人因為興建這條鐵路而死亡,所以其實史丹福大學,說它對廣東話有一個血債要還。”

史丹福大學承認廣東移民對建設鐵路與校園作出貢獻

史丹福大學2015年進行的北美鐵路華工研究工程。(圖片來源:史丹福大學官方網站)

早於2015年時,當時為了紀念北美首條跨州鐵路150週年,史丹福大學便成立了“北美中國鐵路工人研究項目”,該項目官方文件中承認了華人勞工使到利蘭.史丹福致富“功不可沒”。這份文件並且說,有關研究對史丹福大學意義重大,因為它致力於再現一段本來不應為人遺忘的歷史。

除了興建鐵路外,這些來自廣東的鐵路工人同樣也在19世紀末為史丹福大學校園修建了地基。根據該校網站於2019年4月11日刊載的一篇通訊中,也報導了大學的考古學家正在對校園附近範圍的華工遺址進行發掘考古工作,希望將他們對該校作出的貢獻重現。

在上述鐵路與校園建設的雙重歷史貢獻背景下,SaveCantonese.org組織因此認為史丹福大學對廣東話負有一種歷史責任感,開辦延續廣東話課程是對這些當時華工的後代 – 特別是祖籍廣東的華裔美國人,提供了一個尋根與身份文化認同的重要渠道。

譚珍兒:粵語父母送她學習普通話 為此大惑不解

儘管粵語在美國有著漫長悠久的歷史,直根於19世紀初期;但最使譚珍兒大惑不解的,好像與自己的父母一樣,很多母語為粵語的美國華人父母,卻將子女自小在每個星期天,送他們到專門學習普通話的學校上課。她認為,這種父母不尊重自己母語的心態,在她這些土生土長的華裔美國人眼中,造成的傷害最大。

譚珍兒說:“ 好多父母與你(記者)一樣,其實我長大的時候,每一個星期六會去學習普通話。不過,我全部的親戚都不說普通話。其實,我最想與我的親戚溝通。不過,如果我在每一個星期六學習普通話。有甚麼用呢?其實,那時候,我的父母覺得,如果我遲些想投身商界,或者找工作,最好去學普通話。”

在採訪交流的過程中,記者赫然發現自己竟與譚珍兒父母如出一轍,十多年前子女還牙牙學語時,已迷思著美中經貿交流日盛,普通話地位勢必强盛的觀念,為著他們長大後有更好的前途,開始强迫他們參加每逢星期天舉辦的普通話課程。結果,最終一對子女已經徹底對普通話反感,拒絕學習,在校內選修其他西方語言。

鍾朗翹:粵語父母自己放棄母語 使子女感到羞恥

鍾朗翹對這種粵語父母的迷思不感到陌生,但指出粵語在美國受到的威脅,不是粵語與普通話之爭,而是正正像記者這些父母,自己也放棄自己的母語粵語,這才是值得反省之處。

鍾朗翹說:“ 我覺得在加州對廣東話最大的威脅是因為, 很多(華裔)第二代的家中,不會故意教小朋友說廣東話,甚至是有些人原來在家裡是說廣東話,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學習普通話。因為這樣,我覺得這樣有些不合理。廣東話這種語言,其實代表著你的自己身份認同與文化。如果你與小朋友說,廣東話不值得學習,那麼會使他為自己的背景感到羞恥。”

在美粵語與普通話人數差距少 香港新興組合帶起關注粵語

鍾朗翹引述統計數據指出,全美國說粵語有約45萬9千人;而說普通話的則約48萬7千人,兩者的人數差距並不巨大。縱使過往數十年不斷有說普通話的中國大陸移民美國,他不認同粵語在美國的生存空間因此受到威脅。鍾朗翹續說,加上近期有很多香港人移民美國,粵語地位在美國是不會被普通話所取代的。

此外,與部份外界一般認為上個世紀80、90年代來自香港的粵語流行文化沒落,粵語影響力在美加等地早已式微的說法相反;鍾朗翹觀察到香港近一年的新輕流行歌唱組合如Mirror與Error等,也牽動著一些在美國加州華裔年輕人的追捧,越來越多在美國土生土長的華人對香港樂壇的關注,也有助提升粵語在美國的保育工作。

美中關係好壞無礙在美國的粵語保育工作

美中關係近年緊張,有不少由中國政府資助的孔子學院在美國各院校也已經或受到壓力需要關閉。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是否黃金機會在美國推廣粵語,讓它的保育工作再度發光發熱,使更多人有興趣學習呢?鍾朗翹也否定了這個貌似合理的邏輯。

鍾朗翹說:“我覺得無論中美關係好與不好,我們所做的東西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不會因為說中美關係差,所以我們便要落力一點;中美關係好,我們就不去保育廣東話,我覺得無論政治環境發生任何事也好,我們只可以做好我們的本份,做好我們自己的工作。”
剔除美中關係,將粵語放回在美國整個國家的層面看待與審視,SaveCantonese.org組織創辦人譚珍兒更加認為,粵語向來在美國不受重視,其背後理念更導致近年在新冠病毒大流行疫情期間,華人與亞裔受到暴力襲擊的事件。

盼望美國達致語言共融願景 彰顯多元文化平等互相包容

譚珍兒對記者說,有一種觀念在美國傾向把所有華人同等看待,都認為他們屬於同一類別,是沒有分別的。但她認為這種錯誤的態度,將少數群體非人性化(Dehumanized),間接鼓勵了種族歧視,鼓勵了暴力對待。譚珍兒分析,在國家層面不給予鼓勵承認推廣如廣東話的少數族裔語言,剝奪了學習機會,更是文化暴力的體現。她說,美國應該正視華裔人士當中,也存在了不同的語言與文化,不是單一普通話族群可以概而括之。譚珍兒最後用英語道出了她的心底話,盼望著一個將來的美國願景,希望粵語與包括英語及所有其他族裔語言無分彼此,以此顯示美國多元文化的平等包容性。

Save Cantonese.org 組織在網上的聯誼交流活動。(Save Cantonese.org 提供)

譚珍兒最後說:“ 確實如此!平等對待廣東話是一條底線。我們沒有這種語言階梯的高低之分。一種語言地位超然地高過其他語言,這不是我們想希望建立的一個世界。若我們想建立一個包容性的多元化世界,我們便需要尊重及珍惜包括了廣東話在內的少數族裔語言,這才是我們生存之道,我們人道地對待別人。我想這是最終我們如何愛護華裔美國人。”

她最後語重心長地總結,在美國仇恨所有華裔美國人,等同他們之間沒有分別;相反,對他們展示愛護關懷,便是承認華裔美國人之間也有不同的語言,他們之間確實是有區別的。

此外,史丹福大學人文科學學院電郵回覆美國之音查問有關廣東話課程的最新發展時稱,學院非常感激最近這筆一百萬美元捐款的捐贈者以及其對粵語文化支持。該學院發言人表示,學院的語言中心每年致力提供多種語課程讓學生選讀。

發言人續表示,“語言中心在過去20年持續地提供廣東話課程,僅在2021至2022學年,每一學季已經提供兩個相關課程。如同其他語言課程一樣,提供廣東話課程與否,是基於學生的興趣與報讀人數等因素而作出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