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中國減債不太可能 其債務談判缺乏透明度

  • 美國之音

新冠疫情掃過“帶路”陷債務呼聲高漲中國免債難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HTML5

報告稱中國減債不太可能 其債務談判缺乏透明度

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國家及一些國際組織均在呼籲中國等國免除向貧窮國家提供的債務。一份新研究指出中國的銀行不太可能免除債務,延期還款仍是中國的首選解決方案,但中國的一些債務談判既不規範,也不公開,“這使得預測未來的結果變得困難” ,“其中一些談判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才能完成”。還有專家指出,中國以不透明的方式處理一些債務重新談判,會為(一些國家)與其他債權人達成協議製造明顯障礙。

債務減免不太可能

總部位於紐約的諮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10月8日發布的題為《尋求紓困:新冠疫情后的中國外債》的研究報告中提到,受新冠疫情影響,重新進行債務談判的要求變得越來越多。

集團表示,2020年與中國進行的債務重新談判至少有18起,與一年前相比幾乎增加了一倍,截至9月底,老撾、巴基斯坦、肯尼亞等12個國家仍在與中國進行談判,涉及約280億美元的中國貸款。

研究還說,對於大額貸款,減免債務是不太可能的。研究表明:“債務勾銷幾乎總是限於小額零息貸款。”這些貸款不僅比其他貸款規模小,而且只佔中國海外貸款的一小部分,不超過目前中國海外貸款的2%。

研究稱:“即使中國在2020年底前單方面取消所有未償零息債務,對整體償債的影響也微乎其微。”

華盛頓智庫史汀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孫韻此前曾表示:“無息貸款在中國的外援的定義裡面就是被認為是可以減免,而且最終是會被減免的。”

對於在非洲等地的商業貸款和優惠貸款,她表示中國是不太可能減免的。孫韻說:“如果中國要是減免的話,會給中國經濟造成特別大的衝擊,就是說以這樣的一個規模,我認為中國是沒有這樣的財政能力去減免這種貸款的。”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的瓊斯博士(Lee Jones)也表示:“中國不會勾銷債務,而貿易戰的影響意味著它可以支配的資源更少了。中國的銀行至少會想要回一部分資金。”

全球發展中心的高級研究員斯科特·莫里斯(Scott Morris)對美國之音說:“我們看到了中國對一些最貧困國家的債務減免,但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看不到這一點,充其量,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債務重組,只是延長了償還時間。但在某種程度上,這並不能減輕債務負擔。”

債務談判不可預測且缺乏透明度

榮鼎集團提到,雖然中國不太可能勾銷債務,但中國很可能選擇推遲本金償還和延長還款期限,“馬爾代夫、委內瑞拉、厄瓜多爾和安哥拉都得到了某種程度的延期或重新安排(付款期限)。”

但研究也指出,中國的做法是卻是片面的(側重於本金償還的重新安排,有時排除了利息支付),其談判既不規範也不公開,也不與其他雙邊貸款機構直接協調。 “中國的銀行都不展示標準條款,這使得預測未來的結果變得困難”,“以往的經歷顯示,其中一些談判可能需要數月、甚至數年時間才能完成。”

研究指出,與巴黎俱樂部(Paris Club)貸款機構根據標準條款協調債務減免不同,中國的重新談判是在個案基礎上(ad-hoc, case-by-case basis)的,其過程和結果因借款人、貸款類型和貸款人而異。

馬安洲(Andrew Small)是智庫德國馬歇爾基金會的大西洋事務研究員以及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副高級政策研究員。他曾在9月於國會參議院舉行的聽證會上表示,中國以雙邊和不透明的方式處理一些債務重新談判,會為(一些國家)與其他債權人達成協議製造明顯障礙。

他說:“在中國明確立場之前,包括持有大量發展中國家債務的私營部門融資人在內的其他貸方不願與這些國家達成協議,而且他們對中國貸款機構的任何紓困都非常反感。 ”

莫里森也認為,這將對其他貸方構成挑戰,“他們是否願意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繼續行動,因為缺乏透明度,中國提供的條件是什麼,他們是否沒有其他債權人慷慨?”。

他說,“最有利的解決辦法就是協調一致”,“我們需要看到中國方面更好的協調,當然他們的行動也需要更多的透明度”。

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國際金融和宏觀經濟學的霍恩(Sebastian Horn)對美國之音說:“了解其他債權人的債權並全面了解債務國的債務情況是債權人公平分擔債務的必要條件。如果債權人擔心他們的債務救濟被用於償還其他債權人(中國以及一些私人債權人),而不是用於醫療和危機管理方面的額外支出,他們在承諾採取慷慨的救濟措施時顯然會更加猶豫。”

國際社會呼籲中國提高DSSI參與度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近日表示,新冠疫情可能在一些國家引發債務危機,因此投資者應提供一些救濟措施,或免除一些貧窮國家的債務。他還指責中國沒有全面參與20國集團的暫停償債倡議(DSSI)。

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今年4月曾召開視頻會議,集團成員會後一致同意自5月1日起暫停77個國家的債務償還,直至今年年底,此舉是為了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新冠疫情的影響。

G7財長在上個月的一份聯合聲明中也表示,一些國家將國有或是政府控制的機構列為商業銀行,進而沒有全面參與DSSI,對此,他們“深感遺憾”。

據路透社報導,儘管聲明沒有特別提到中國,但G7官員表示,這一信息顯然是針對北京方面。

報導說,日本財務大臣麻生太郎在G7電話會議後表示:“在DSSI中,中國的參與度完全不夠”,“我告訴G7,我們必須進一步向中國施壓,DSSI需要在今年年底最後期限到期後進一步延長,我們必須確保所有債權人公平分擔負擔。”

美國財政部負責國際事務的副部長麥金托什(Brent McIntosh)上星期在一次採訪中也表示:他將敦促中國官員全面、透明地遵守G20四月達成的暫停償債倡議。

他說:“中國是這方面最大的雙邊貸款人。因此,我們需要看到官方雙邊貸款方的透明度,不要強加保密協議,不要使用擔保融資。”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星期一則表示,中國致力於全面落實G20的緩債倡議,“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雙邊官方債權人,已同11個非洲國家簽署緩債協議。其它非官方債權人也積極參照G20緩債倡議,同一些非洲國家達成緩債共識”。他還表示,中國將繼續推動國際社會,特別是G20,進一步延長緩債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