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障礙鏈接

突發新聞

河野太郎訪華的實際收穫與模糊前景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問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訪問北京與中國外長王毅會面。
河野太郎訪華的實際收穫與模糊前景
please wait

No media source currently available

0:00 0:08:42 0:00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上任以來首次訪華約24小時的行程裡,先後與中國外長王毅、國務委員楊潔篪、總理李克強會談。根據河野及隨行官員透露的內容,中日雙方一致認為必須改善關係,但對日方提出改善關係的具體個案,中方態度謹慎。

日本外相河野太郎週一(1月29日)凌晨在結束訪華只約24小時後,回到了東京。

去年8月上任後首次訪華的河野1月27日晚帶著首相安倍晉三謀求改善日中關係的外交目標抵達北京,要向中方提出改善關係的具體建議包括敦促中國總理李克強今春訪日、實現一再延期的日中韓東京峰會;討論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今年訪華的計劃;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早期訪日。日本原有消息說,河野訪華打算磋商1972年建交以來的第五份政治文件作為習近平訪日時發表,隨著中國不回應習近平訪日建議,該計劃似乎不了了之。

河野訪華前,兩國政府已備案,等待外長會談達成最終協議的是中日締結社保協定、日本在應對氣候變化和防止傳染病等課題上協助中國。

融和趨勢

1月28日,河野訪華行程從與王毅正式會談開始,雙方討論了借兩國締結《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時實現領導人互訪和加強經濟關係、促進彼此國民交流、東中國海問題、北韓事務、中國逮捕日本人的問題。

雙方都同意爭取李克強春天訪日、舉行日中韓東京峰會,並進入商討具體日程階段;一致歡迎雙方締結避免對彼此常駐本國的國民徵收雙重社保的《中日社保協定》並早日簽署和共同努力推進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等加強經濟關係;雙方一致同意促進兩國民間交流,王毅表示歡迎日本對中國“三橋樑計劃”(協助中國植樹造林等各地交流、青少年交流、文化體育交流) 。王毅還讚揚安倍最近一再表明改善日中關係,並稱河野當天的紅領帶也“表現出積極改善關係的願望”。

河野後來與楊潔篪、李克強會談中,也對中方改善關係的意向和積極響應李克強可能今春訪日印象深刻。河野當晚出席日本使館舉辦的中國青年訪日團壯行會,對約120名即將訪日的中國青年說:“今天我與王毅外長近4小時打開胸襟討論,然後也在中南海與李克強總理、楊潔篪國務委員舉行會談。今年是日中締結和平友好條約40週年,今年起日中不僅要正視對方,還該怎樣肩並肩合作才能為世界和平與繁榮作貢獻,我與中國領導人們非常充實地交換了意見。”

對立平行

但在東中國海和平問題上,河野指出中國核潛艇和巡防艦1月11日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毗鄰海域航行是阻礙兩國改善關係和東中國海和平、合作、友好海洋的目標,要求中國防止。王毅則強調中國對釣魚島及周邊海域主權,並要求日本把語言付諸行動,在台灣、西藏、新疆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重提“以史為鑑”來警示歷史問題。
但王毅也指出“雙方應構建政治互信,希望日方從根子深處把握好對華認識,真正把中國當作夥伴而不是對手,把中國發展視作機遇而不是威脅”。最終雙方同意基於去年兩國第八輪高級海洋事務談判和2008年達成的共同開發東中國海資源協議,努力盡快生效兩國海空聯絡機制和推進共同開發協議進展。

北韓問題上,河野強調為迫使北韓改變開發導彈、核武器的政策,必須繼續高壓的日方立場,中方對此也不贊同,但同意切實履行安理會制裁決議和以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為共同目標。

河野還再次提出要求中國對逮捕日本人案作出透明、公正的前瞻性應對,而王毅則稱中國是依法處理等,雙方也沒縮小爭議距離。

傳媒反應

日本各大報週一對河野訪華成果的評價不同。堅定支持安倍政權的《讀賣新聞》發表社論指出“日中改善關係的趨勢更為明確”,但也指出兩國“在尖閣諸島問題上隔閡仍大”,並分析認為“中國把安倍改變態度與中國主導的'一帶一路'合作視為'日方讓步'而歡迎,但對安倍政權介入台灣和南中國海這些'中國核心利益'問題的戒心依然強,對日方謀求首腦互訪,中國打算迫使日本進一步讓步來交易。”

《產經新聞》則指出日中兩國在領土和歷史問題上的對立,令“日中‘互惠’呈露界限”,不大可能構築安倍與習近平現在都說構築的兩國新時代關係。 《產經新聞》引述在北京的外交界消息說,去年秋天習近平發表“有特色的大國外交”政策,但對美、對朝關係實際毫無進展,所以選擇比較容易突破的對日關係,去年11月起對日本展示融和態度。
《產經新聞》日前還形容中國對日改善關係與這個月中國潛艇和巡航艦到尖閣諸島毗鄰海域航行是製造並行的緊張關係,指出“中國左右這種持續的並存關係,是習近平意向。外務省官員稱習近平是'皇帝',說'對日關係大趨勢只有“皇帝”才能決定'。”報導稱外務省官員說“皇帝”的概念源自“去年11月安倍與習近平在越南會談時,中方高度戒備日方隨同官員,但兩天后安倍與李克強在菲律賓會談時,中方戒備就很鬆弛。這反映了習、李的影響力有多大差距”。
親中大報《朝日新聞》則以“日中走向融雪的一步”來說明日中開始改善關係,報導引用河野結束連串會談後透露“感覺到(中方)改善關係的強烈願望”,分析指出中國基於國內經濟和對朝關係瓶頸,希望接近日本。

警惕安倍

經濟界最大報紙《日本經濟新聞》最突出反映日本經濟界歡迎中日將簽署社保協定的立場。報導說,投資中國的日企都必須為派駐中國的員工和中國員工同時向日中兩國支付雙重社保,每年估計須支付490億元(約4.5億美元)。中國已與德國、法國、加拿大、韓國等簽署了社保協議,但對日卻因領土糾紛,經過7年共8輪談判拖延至今未簽。
各大傳媒也都指出,中國沒回應安倍訪華和習近平訪日的河野建議,說明中國仍高度警惕安倍。 《日本經濟新聞》說,習近平政權面臨3月全國人大決定人事,在李克強留任總理、楊潔篪可能升任副總理、王毅可能接替國務委員的傳說中,三人都對敏感的中日關係格外慎重。

共同社《中國觀察》周刊前總編輯坂井臣之助還指出,儘管日中兩國在領土和歷史上的糾紛很難避免也很難解決,但相信雙方領導人提出改善關係時都已有預計。倒是習近平倡導的'一帶一路'與安倍倡導的印太戰略是對抗關係,“所以中國既要謹慎地探索步步為營的對日關係,迴避長遠打算、策劃,也密切注視美國總統川普的政權動向,來決定各個時期什麼樣的對日關係最有利分化日美同盟。”

河野訪華得到的訊息是中國目前打算今年繼續改善對日關係,但其中較能肯定的只是李克強訪日、出席日中韓峰會,河野訪華的三大目標只能說接近三分之一。

XS
SM
MD
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