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下的烏克蘭,許多來自中國的商人依然活躍於從小商品批發零售,到木材、化纖和農業等產業。在俄烏戰爭爆發初期,大多數中國商人都選擇了離開,但隨著烏克蘭戰爭局勢在這兩年的逐步穩定,他們又回到了這裡。
生意還在繼續著,但已經沒有了幾年前的興隆景象。
來自浙江青田的小商販
在基輔當地最大的小商品批發零售市場--特洛耶辛斯基(Trojeshchynskyy)大巴扎,活躍著三、四十名來自浙江青田的商人。他們主要從事箱包、皮鞋和衣服的生意,季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來烏克蘭20多年,現從事女式皮包的批發化意。
「我們是22年3月2日中國大使館撤僑時,一起離開的。我們全家先跑去羅馬尼亞,之後在法國、西班牙、匈牙利的親戚朋友那裡走了一圈,4月底回到烏克蘭。不光我們,大家都感覺安全問題不大了,就都陸陸續續回來了。畢竟在這邊都還有生意要做”,季先生說。
臨近商舖的徐先生說自己當時跑到了波蘭,但呆了三個星期就回到烏克蘭,「我是最早回來的一個。因為很多客戶老打電話跟我要貨,所以3月底俄軍撤走, 4月1號就回來了」。
徐先生說2022年他的生意其實還不錯,因為當時大部分的中國商販都離開了,同行競爭減少了,「我的生意從去年(2023年)下半年開始下滑,主要是因為很多同行都回來了,貨也多起來了,所以生意自然就差了。我估計今年的生意更差,因為戰爭下經濟肯定會落後的嘛”,說起生意,徐先生一臉的愁雲。
季先生的生意狀況也差不多,“戰爭爆發前是疫情,接著是戰爭。雙重打擊,生意是一落千丈,(下跌了)十倍二十倍可能都不止,現在也就只能過過日子。”
記者在特洛耶辛斯基市場,也見到了來自其他國家的商販。除去由於歷史和地緣上與烏克蘭接近的獨聯體國家外,還有不少來自越南的商販,以及一些南亞面孔的商人。不難看出,對於這些回歸基輔的商販們來說,隨著戰爭局勢的變化,作為後方的基輔,營商環境已經趨於正常了。
季先生和徐先生的生意都是夫妻共同經營,戰爭前子女們也都在這邊生活,”戰爭後,孩子們就回到國內去了。但我們在這裡時間呆久了,已經習慣了這邊的生活,感覺家就在這裡了”,季先生說。
季先生介紹說,基輔之外,在烏克蘭南部的港口城市敖德薩聚集著更多的中國商販,“大約有五六百人在那邊。還有就是哈爾科夫(俄東最大的城市),那邊有十幾個人”。
俄烏戰爭的全面爆發,除了戰爭初期物流網絡的一度中斷外,烏克蘭通往外界的道路基本上通暢。由於南部地區的出海口敖德薩港,一直是俄羅斯軍隊的攻擊目標,導致其商業運作基本上處於停滯狀態。只有少量船隻在聯合國和土耳其的斡旋下,得以運出糧食和其他貨物,現在的物流運輸基本上是陸路。
中烏間的物流與經貿
Meest是一家烏克蘭本土的國際物流公司,其分公司Meest China專門從事中國和烏克蘭之間的業務,並佔據了中國發往烏克蘭物流市場百分之80的份額。作為一家在廣州擁有200名僱員,並有物流倉庫的烏克蘭資本公司,俄烏戰爭為他們的業務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戰爭爆發前該公司百分之40的貨物是經由鐵路,也就是使用中歐班列,將貨物運往烏克蘭。「先把貨物從廣州運往重慶,然後從重慶出發,途徑哈薩克和俄羅斯,運到波蘭,這條路線是中國政府長期資助一帶一路計畫」。
Meest China聯合創始人維亞切斯拉夫·李森科(Vyacheslav Lysenko)向記者介紹道,”戰爭剛爆發的時候,俄羅斯就扣押了所有烏克蘭的過境運輸商品。幸運的是,當時正值中國春節期間,所以我們公司的運輸商品只有平常運輸量的5%“。
戰爭後,由於無法透過中歐班列運輸,烏克蘭南部的港口也無法使用,Meest China只能透過航運通過第三國的港口,再將貨物運送到烏克蘭國內。
李森科表示,他們公司的用戶主要透過阿里巴巴、淘寶和1688等平台購買商品,有四成的用戶購買的是與孩子相關的商品,例如衣服或學習用品。
在基輔郊外的Meest物流中心裡,記者看到了許多發自中國的郵寄包裹,就連物流中心裡的堆高機,也是中國品牌的合力(Heli),中國製造的商品,早已融入了烏克蘭的各級消費市場。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手機。中國商務部公佈的資訊顯示,在烏克蘭2021年第二季的手機銷售中,小米公司的產品佔據了第一位,市場佔比為百分之46,第二名是三星,市場佔比為百分之26。第三位是深圳的傳音控股,其旗下品牌的市佔率為百分之7。第四名同樣是中國公司的OPPO,市佔比為百分之5。蘋果排名第五,市佔比為百分之3。
不隻大眾消費的電子產品和紡織品,中國出口到烏克蘭的主要商品還包括了機械設備和化學產品。烏克蘭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早在2019年,中國就成為烏克蘭最大的貿易夥伴國,當時兩國貿易額達到近130億美元。在戰爭爆發前的2021年,中烏雙邊貿易額更達189億美元,而中國主要購買的是烏克蘭的大宗商品,包括鐵礦石、農產品和穀物等。
但俄烏戰爭對烏克蘭的經濟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世界銀行在2023年3月發布的報告指出,戰爭已經破壞了烏克蘭近15年的經濟進步,使其國內生產毛額減少了百分之29,並使170萬烏克蘭人陷入貧困。報告稱,截至報告發佈時,烏克蘭的建築物和基礎設施所遭受的直接損失為1,350億美元。
2023年烏克蘭的GDP雖有5%的成長,但24年930億美元規模的財政預算中,有470億美元是分配給國防和安全部門,也就是說,烏克蘭財政一半的錢需要花在戰爭上。財政部長謝爾希·馬爾琴科表示,”國家的首要任務是贏得與俄羅斯的戰爭,烏克蘭經濟必須變成戰爭列車運行的鐵軌。隨著與俄羅斯的戰爭愈演愈烈,烏克蘭需要西方的財政支持,以彌補2024年430億美元的預算缺口“。
世界銀行在23年3月估算,烏克蘭將在未來10年內花費4,110億美元從戰爭中恢復和重建,其中僅清理被毀城鎮廢墟的費用就高達50億美元。
時間又過去了一年,戰爭仍在繼續,看不到任何結束的跡象。
“這仗打的,老百姓都沒錢了,物價又漲得那麼高,漲了一倍了。老百姓的工資還是這個工資,哪裡還有多餘的消費能力啊”,來自中國的小商販徐先生無奈地說道。
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