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拜登政府上任後兌現其修復和友邦關係的承諾,尤其與亞洲盟邦的外交活動異常活躍。繼上星期舉行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峰會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國防部長奧斯汀3月16日開始相繼訪問日本與韓國。
本週晚些時候,布林肯將前往阿拉斯加參加備受矚目的美中2+2會談,奧斯汀則將前往印度展開為期兩天的訪問。
觀察人士注意到,美國先盟邦後中國的亞洲外交戰略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在與中國交鋒之前,夯實與盟國的關係,共同面對北京這個“21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考驗”。
北京在亞太地區日益咄咄逼人,華盛頓的壓力有多大?美國亞太盟邦眾多,聯合抗中局面能否形成?中國在亞洲看似孤立,其地緣政治優勢在哪裡?
韓國檀國大學政治外交系主任金珍鎬評論,這次美韓之間的2+2會談的重大意義主要體現在地緣政治上。美國在這一地區由亞太戰略主導的大背景之下,與日韓的同盟合作議題也會趨於廣泛。
金珍鎬說:“第一,我們看地緣政治的主要意義,因為美國對於亞太戰略的重視,美國一直強調美日韓關係的重要性。這就是說美國在亞太戰略中,為了地域安全,需要三國同盟之間的合作,這可能擴散到南太平洋地區有些部分的連接,這種連接也是存在包圍中國的戰略目的。全世界美軍最多的地方是日本,可能韓國的基地規模是世界上最大的,而且離俄羅斯和中國很近。在美國在全世界的戰略中的亞太戰略中的同盟合作中,也可以看出傳統與現實政治的重要性。因此這次的訪問中包含了同盟的價值觀,人權、自由、民主、安全,也包括經濟科技等一些因素和其他內容都會存在。”
美中日比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中美認為,這次美國與日韓的2+2會談說明拜登政府積極修復同盟關係。
楊中美說:“拜登上任後改變了特朗普的'美國第一'政策,重視同盟關係,而且很重視亞洲問題,因為他們把中國定為美國最主要的戰略競爭對手。國防部長和國務卿訪問日本,在日本引起很大震動,因為這是第一次,新總統上任就派出這樣高級的官員到日本訪問。我們看到已進行了的2+2會談並且發表了聯合公報,第一次指明了中國,對中國進行譴責,表示要加強同盟關係。在東支那海和南海等等方面,針對中國進行合作,針對中國違反國際規則的行為進行對抗。這是第一次對中國指名道姓地進行指責。另一點,日本也把尖閣群島,就是中國的釣魚島問題再次提出,再次確認了日本和美國的意圖。美國表示堅決支持,根據《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履行責任。但同時我從日本防衛官員的例行公開談話當中確認,日本同時也很擔心美國把中國作為競爭對手後,把日本作為第一線和中國對抗的角色推出去,日本的利益也會有很大損失,也有風險,也是很大的擔心,也有這樣的意思。”
金珍鎬認為,美國在亞洲可以通過加強和同盟之間在安全、經濟和科技領域裡的合作,對中國施展壓力。
金珍鎬說:“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通過管制日本的方式遏制蘇聯和中國、朝鮮等亞太地區,日本的位置很重要,包括北方四島的問題,也包括釣魚島的問題,連接到台灣,台灣再連接到菲律賓、東南亞。假如美國與日本、韓國,也包括台灣部分領域合作的話,中國往太平洋發展的可能性不大,這就是安全因素。第二是經濟科技的同盟關係合作,半導體、高科技方面,美國盡量控制技術,不能流入到中國去。這種情況來看,遏制中國的科技發展,讓其發展速度降低,把民主價值觀、自由平等、人權內容加入進去的話,他們認為中國也可能會有變化,也有可能拖延中國往前發展的速度。這兩個來看,就是安全因素、經濟因素、科技因素,這些內容上與同盟之間關係加強是很重要的。從中國的立場來說,這是對他們非常大的壓力。”
不過楊中美指出,美國在亞太地區雖然同盟多於中國,但是同盟關係並不牢固。大國政治之下,小國給予本國利益,更到的是尋求兩個大國之間的平衡,而不是選邊投靠。中國在亞太地區與各國經濟聯繫緊密,這對美國在亞太地區發展同盟關係是一大考驗。
楊中美說:“現在美國主要有五個盟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韓國、菲律賓,這五個國家。這五個國家每個國家情況也不一樣。比如菲律賓原來因為領土問題在南海和中國有很強的爭執。但是新的總統上台以後就改變了對中國的政策,在美中之間尋求平衡。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是個大國,美國也是大國。兩個大國有爭執,就像兩頭大像打架,草地就要遭殃。在這種情況下,東南亞這些小國家就要考慮到自己的利益問題,他們經不起大國的衝突,所以他們保持平衡政策是當然的,包括新加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新加坡和菲律賓。在這種情況下,這樣的同盟關係的存在對中國有包圍的作用,但是也很不牢固,比方說澳大利亞,在對外貿易中與中國有很多的聯繫,但是中國也對其經濟報復,這種情況下日子也不好過。像韓國也和中國是第一貿易大國,這種情況下韓國的政策經濟上是靠中國,外交軍事上是靠美國。所以儘管是同盟關係,每個國家的利益關係都有不同。”